笃行实践铸青春19.| 以青春之名,赴实践之约——应用设计学院
“匠心琢艺”社会实践团淄博陶琉实践记
当千年窑火遇见青春力量,当传统技艺碰撞创新思维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淄博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热烈上演。近日,yl8cc永利官网应用设计学院“匠心琢艺”社会实践团奔赴这片“陶瓷琉璃之乡”,以实践为笔,以匠心为墨,在高温熔炉与古老技艺中,书写了一段青年学子守护非遗、赋能新生的生动篇章。
1 循古溯源:在器物史诗中解码文明基因
走进淄博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,如同踏入一部立体的中华造物史。从新石器时代的粗陶古拙,到唐宋窑变的绚烂天成,再到明清琉彩的皇家气象,团队成员在副馆长的引领下,开启了一场“文明解码”之旅。
“琉璃的每一次熔铸,都是火与时间的艺术博弈;陶瓷的每一道釉色,皆为土与匠心的灵魂契约。”在珍品馆藏的震撼中,“淄博陶瓷琉璃之乡”的美誉变得触手可及。学子们深刻体会到,这些器物不仅是工艺的结晶,更是贯通古今的文化血脉,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审美自信。守护非遗,便是守护这条流淌千年的文明长河。
2 淬火成艺:在高温熔炉中体悟匠魂传承
实践的核心,直指琉璃手工制作工坊这一非遗传承的“灵魂现场”。面对1600℃的炽热熔炉,学子们亲历了“火中取艺”的极致考验:选料需辨纯度、定品性,塑形要在吹塑间拿捏毫厘,淬火则考验对瞬息万变的把控——每一步都是与火、与时间的博弈。
当亲手制作的琉璃小品在冷却中定格,“匠心”二字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,而化作掌心的温度与灵魂的烙印。“真正的传承,要以肉身感知技艺之重,以虔敬承接匠魂之炬。”一位团队成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,这场高温实践课,让大家读懂了“十年功成一瞬”的工匠精神。
(图为由团队成员亲手制作的琉璃小作品)
3 青春创想:让非遗在当代绽放新光
此次实践,更是一场设计学子的“寻根革命”。在拉坯、吹塑的工艺逻辑中,他们重识“材料性格”与“造物伦理”;在古法釉彩与当代美学的碰撞中,催生了非遗活化的创意火花。团队成员绘制的现代琉璃设计稿,将传统纹样融入时尚元素,诠释着“古艺新生”的可能。
“我们捧起的不仅是千年琉彩,更是文化传人的身份敕令。”这份觉醒正转化为实际行动:团队计划建立陶琉工艺数字档案库、开发非遗元素现代设计矩阵、打造青年语境下的非遗传播IP,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下,融入当代生活。
窑火千年未熄,薪火代代相传。这场淄博实践,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纵深中锚定了文化坐标,在高温熔炉中锻造了精神图腾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设计为刃、以青春为梭,让淄博陶琉的千年光芒,在新时代折射出更加壮丽的光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