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

共青团

基础教学部:五大领域齐发力

实践担当显初心

时间:2025.08.10 供稿:基础教学部 作者:团委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落实高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部署,2025年暑期,基础教学部团总支积极响应团中央、教育部号召,在校团委精心指导下,围绕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这一主题,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、覆盖广泛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从齐鲁大地的红色纪念馆到乡村课堂,从社区环保宣传到非遗文化创意设计,基础教学部30余支学生团队、200余名青年学子足迹遍布济南、菏泽、青岛等10个地市,深入社区、乡村、学校、企业,群众服务900余人次,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实践书写青春答卷。

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:红色精神铸魂育人

5支团队以红色资源为依托,深入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、解放阁等地,围绕“忆初心·强信仰”主题,开展红色故事宣讲、“红色企业访谈”等特色活动,累计服务群众、社区居民及企业职工超100人,在基层一线传播信仰火种,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。

中华文脉传承团:文化自信根植青年心田

暑期实践

6支队伍走进曲阜、郓城、淄博等地,围绕孔子“仁礼”思想、水浒文化、淄博瓷器雕刻、大欧鸟笼等传统元素,通过“法治+儒学”青少年课堂、“非遗+创意”文创设计、“水浒文化墙绘”等项目,为小学生、村民、企业员工等130余人带去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诠释,探索出一条“传统文化+青年创意”双向赋能的育人路径。

乡村振兴促进团:青春赋能乡村,服务振兴大局

8支队伍深入青岛泊里镇、潍坊、济宁、菏泽等地,围绕美育启蒙、非遗传承、乡村儿童素质提升等主题,通过开设“反诈小课堂”“扎染课堂”“防溺水情景剧”“红色故事会”“网络安全答题”等活动,服务对象超过200人,用实际行动回应乡村振兴战略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。

绿色发展倡导团:环保理念深入人心

5支团队在济南、滨州、聊城等地开展“绿色生活宣传月”“环保绘画展”等实践活动,深入社区、村落及养老机构,服务老人、儿童、残障人士共150余人,构建起基层环保意识传播网络,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安全防范意识。

社会服务践行团:公益服务拓展专业维

7支社会服务践行团深入济南、烟台、临沂、济宁等地,聚焦儿童自护教育、美育课堂、社区普法、健康知识普及、残障关爱等领域,累计服务超400人次,尤其在残障儿童自护教育、特殊教育融合课程、美术心理疗愈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

“专业+公益”融合模式,推动知识落地生根

依托各专业特色与实践场景融合的基础,基础教学部社会实践团队创新性推动“专业+公益”融合路径,将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联通。一方面,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深入淄博、曲阜等地,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(如淄博瓷器雕刻、陶瓷烧制技艺等)艺术资源,结合现代设计理念,打造文创产品和宣传内容。另一方面,团队在曲阜地区的教育机构、郓城乡镇等地,以孔子“仁礼”思想为基础,开展“传统文化+法治教育”融合普及项目,将传统礼仪、仁义思想与现代法律制度有机嫁接,通过故事化、情景剧、体验式课程等方式,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文化认同感。

该模式实现了从“学生所学”到“社会所需”的有效转换,推动专业成果“走出课堂、融入社会”,既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,也为地方文化振兴注入了专业支持与青春活力。

“小而美”精准服务理念,回应个体真实需要

在社会实践中,基础教学部各团队积极响应“点对点”精准帮扶理念,主动识别社区、乡村中隐性需求与弱势群体,将关注点聚焦在儿童、残障人士、孤寡老人等细分服务对象上,开展“定制化”“一对一”“嵌入式”公益服务,打造“小而美”的高质量服务样本。例如:多个团队深入特殊教育中心,为自闭症儿童与智力缺陷儿童开展“美育+自护”综合课程,融合艺术手工、安全知识等内容,采取小班制教学和陪伴式志愿服务。又如,多支团队主动走进山头村、西刘村等老龄化严重地区,为孤寡老人、残疾老年人提供上门志愿服务,通过健康知识宣讲、反电诈演练、心理陪伴活动等方式,真正将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。

未来,基础教学部团总支将继续坚持“以社会为课堂,以实践为载体”,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、增长才干,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火种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

分享到: